Internet Explorer is missing updates required to properly view this site. Click here to update…
您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da)启(kai)用才能正常访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师资队伍
院士专家
领军人才
专任教师
研究生导师
教育管理干部
博士后
学术研究
实验室/课题组
教学培养
课程信息
教学管理
培养管理
学位管理
表格下载
新闻报道
通知公告
联系方式
招生就业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就业指导
1
2
3
4
5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实验室/课题组
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
VIPL视觉信息处理与学习研究组(UCAS)
数据挖掘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
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信息动态学与工程应用实验室
智能网络社会计算实验室
媒体分析研究组
智能网络社会计算实验室(英文)
信息动态学与工程应用实验室(英文)
媒体分析研究组(英文)
新闻动态
“紧抱石榴籽 团结一家亲”——计算
11月1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0717党团支部联合开展“紧抱石榴籽 团结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活动,共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回顾在党的领导下西藏、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活动由党支部书记罗宇涛主持,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并交流讨论。 活动伊始,全体同学齐声高唱国歌。罗宇涛首先展示了一幅图,画面上是由一颗颗石榴籽拼成的中国地图。他说,56个民族正如一颗颗紧密相连的石榴籽,共同凝聚成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唯有团结一心、同向同行,才能汇聚起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 党支部书记罗宇涛主持 班长冯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结合西藏、新疆的发展成就,向同学们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冯霄表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新时代青年,应当主动学习民族理论,传播团结进步正能量,发挥专业所长,助力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播,在信息时代搭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数字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班长冯霄做理论宣讲 来自满族的胡鑫磊说:“于我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情感共鸣。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深知,正如代码与硬件需协同运行才能构建稳定系统,中华民族的繁荣也离不开56个民族同心同行。在团队协作中,同学们彼此信任、优势互补,将技术难题一一攻克,那种力量正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携手共进,是推动我们跨越困难、共同向前的强大动力。” 来自汉族的团支书樊月雨表示,“此次活动让我对‘紧抱石榴籽,团结一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交流互动,让我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同学间心手相连的真诚与默契。作为计算机学子,我们将把这份团结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用技术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让民族之情更浓、团结之根更深。” 同学们认真听理论宣讲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青春智慧助力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坚实力量。 (文/廖旸皓煜 图/廖旸皓煜)
秋日雁栖行致远 功勋旧馆忆峥嵘——
11月2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0717和20250718党支部联合开展“感悟校史底蕴,学习前辈风范”的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沉浸式学习,强化支部成员理想信念,点燃科研报国之志。 雁栖湖畔问风骨,功勋墙下立宏志 清晨8时20分,同学们怀着敬仰与求知的心情,从玉泉路校区准时出发。秋意正浓,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对即将开始的参观学习充满期待。 经过近两小时的车程,同学们顺利抵达雁栖湖校区。首先参观的是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纪念馆是由中国科学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改建而来。 前往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途中 支部成员通过纪录片中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执着信念和卓越智慧,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壮举,令在场的每一位成员深受触动、倍感振奋。 跟随讲解员的引领,支部成员参观了“两弹一星”事业展。丰富的馆藏档案、珍贵的实物与逼真的模型,系统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参与并贡献于“两弹一星”事业的宏伟历程。移步至“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展区,一座以“历史丰碑”形式呈现的展墙,全面展示了23位功勋科学家的生平与卓越贡献。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心中。 参观“历史丰碑” 最后,支部成员参观了位于S1、S2试验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及周光召纪念展。行走在当年的试验场地,触摸历史的痕迹,大家深切感受到“两弹一星”事业起步阶段的艰辛,更为科学家们响应祖国号召、义无反顾献身国防科研事业的伟大精神所震撼。 下午,支部成员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史馆。校史馆系统回溯了中国科学院在早期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拓荒起步,从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的成立,再到形成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全层次高等教育体系的奋进历程。校史馆内的“院士墙”集中展现了学校培养和汇聚的杰出院士风采,他们既是国家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更是国科大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学校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责任与使命。 校史馆前合影 随后,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李佩陈列室。在讲解员深情而详实的讲述中,李佩先生作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创建者的不凡人生画卷徐徐展开。她毕生致力于外语教学与科研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学家与学者,被誉为“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李佩陈列室生动展现了她与丈夫郭永怀先生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李佩先生晚年仍心系教育,其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爱国奉献、立德树人的崇高品格,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新征程上誓担当,计算报国启新程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是支部成员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与精神洗礼。通过重温“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追溯学校的奋斗足迹,缅怀先辈的崇高风范,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党和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的认识,更激发了内心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20250717党支部合影 20250718党支部合影 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家的高尚情操,继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夯实专业基础,勇担时代重任,努力成为“计算思维卓越、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计算机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文/廖旸皓煜、陈彬 图/苗栋强、罗宇涛、丁佳铄)
More
通知公告
2025/11/07
2024级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名单公示
2025/11/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材编写人员公示
2025/11/04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
More
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老师
电话:
010-69671797,69671784
电子邮箱:
lijian@ucas.edu.cn
liyanhua@ucas.edu.cn
邮寄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西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编:
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