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自动化所传感器网络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2011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说明

  • Created: 2012-06-04
  • 4814

中心简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科院自动化所传感网络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SNARC)成立于200512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由谭铁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是吴健康教授。研究中心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2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6人。

研究中心致力于贝叶斯网络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在应用上力求突破创新。研究方向包括多目标跟踪、身体传感网络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其应用场景主要有:多目标检测与跟踪、基于微型传感器网络的人体运动信息捕获、有情景信息融合的穿戴式人体健康监护系统和交互式数字康复系统等。中心成立数年间,已成功率先研发了第一套有情景动态心电监护系统,国内第一套基于微传感器的人体运动捕获系统等,提出了国际领先水准的大机动多目标的跟踪算法,并形成了一整套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理论框架。

研究中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学生在硕博阶段表现优异,将有机会与新加坡相关科研单位交流学习。

传感网络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力争成为传感网络研究领域最好的研究机构之一。

 

招生标准:

       申请人应为全国重点高校计算机、软件、通信、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毕业生,除满足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标准外,还应具有:

一、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待科研严谨认真,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学习成绩优秀,数学基础扎实,成绩名列本专业前列。

五、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申请人应具有较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有实际项目经验者优先考虑。

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招生流程

日期                                            工作

2010-08-202010-09-19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并在研究生院报名系统报名,选择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2010-09-202010-09-24      安排第一轮面试

2010-09-252010-09-29      如有需要安排二面,确定录取名单

2010-09-302010-10-08      根据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安排补录

 

联系方式

已取得学校免试推荐资格的同学如有意向可将个人申请材料(个人简历、成绩单或认为有助于申请的相关材料)发至邮箱:yuanjingyang86@gmail.com

如有疑问,欢迎电话至:(01062532274 (杨媛婧)或 15358007216 (王韶峰)

实验室网址http://snarc.ia.ac.cn

 

附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健康教授介绍

主要经历
2005.9-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感网络和应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2
2006新加坡信息与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新方向部主任。创立新兴研究领域:脑信息学(NeuroInformatics)和生理信息学(PhisioInformatics);作为先驱者之一,在传感网络系统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0012002 卓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以其独创的保护电子及纸张文件的一体化技术,成功创建卓信科技有限公司,获欧洲最大的投资公司3i投资。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Giga Information Group认为:“吴博士是一位非凡且具远见卓识的人物(an exceptionally bright visionary)。卓信科技产品的市场代表一种重大机遇。卓信科技以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将物理文件世界和电子文件世界统一起来。”
19982001新加坡肯特数码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副所长。将所领导的实验室 VIP(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建成被同行称为"世界该领域开拓性实验室之一(one of the pioneer groups in the world in this field)"。成果包括:世界第一个人脸识别系统(1993)、彩色地图数字化系统(1996)、网上地理信息系统(1995)等。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储存和索引、及产权和使用权保护方面,首次建立了一整套理论和技术。
19931998 新加坡系统科学研究院新一代计算机实验室主任。
1970199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中19891993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61989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访问学者经历
19791981 全国第一批访问学者于英国帝国理工工作2
1982 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负责科大与东大5年合作项目前2期(19821991
1986 匹兹堡大学访问副教授
1989 德国洪堡学者(Erlangen大学)

科技成就

2008年至今,主持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基于微传感器的人体全身运动捕获系统。
2005年至今,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有情景动态诊疗”的理念,并实现了第一个“便携式有情景动态心电诊疗系统”。
19992003,创建并领导法国科学院(CNRS)、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及数码技术研究院(KRDL)合作实验室,在数字图象和电视的自动索引与检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年经费一百万美元。法方派研究人员来新长驻。这是法国科学院在亚洲仅有的两个这类实验室之一,另一个是东京大学。
19982000,主持研发了能在网上递送纸文件原件的系列技术,它包括:1)多层信息水印,2)远程打印控制技术,3)数字签章保护技术, 4)数字文件使用权保护技术。产品为花旗银行、东方海外、瑞士铁路等使用。       
1996
,主持研发了最快的彩色地图数字化系统(NeuroVec),经用户测试,比同类国际名牌产品快一到二十倍。
1995,主持研发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认为是世界首个智能商标管理及查重系统(STAR, System for Trademark Archival and Retrival)。
1994,在几百个申请中,被日本新一代计算机专家组选为海外四家实验室(其他三家为:德国计算机研究院GMD、荷兰大学联盟和瑞典科学院机器人研究所)之一的负责人。自1994 2001,每年获日本方面研究经费约为一百万新元(七十万美元)。九年中,共获研究经费约650万美元,在多形态人计交互和自组织多媒体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上取得重大成果。
19921993,主持研发世界首个人脸识别系统(CAFIIR, Computer-Aided Facial Image Inference and Retrieval),具有人脸合成、相似检索、模糊检索等功能,并为警察所试用(1993),后开发成产品。
19861990,主持研发了最早的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黄土高原资源调查,获国家(三等)及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教委和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0,最早的图像内容自适应数据压缩方法,获得当时最好的压缩率,为英皇家空军采用。
1975,中国首台100兆数字频率合成仪主要研发者,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拥有21个国际(美国及其它在PCT中的主要国家)专利,由国际著名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Marcel Dekker, Inc., 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出版5部专著,在国际著名学刊上发表约百余篇专著。文章被美国名教授誉为“为其他学者开拓了一个新课题open a new research topic for others to explore”。

曾任中国模式识别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作为组委会(副)主席或委员,每年参与组织两个以上国际学术会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