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焦裕禄》感想

  • 创建时间: 2014-04-22
  • 1728
                                    701班 马晋
  4月11日,我作为701班的一员在教学楼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活动,观看电影《焦裕禄》,感触很多,现记录如下:
  在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为乡亲们为焦裕禄送葬的场面,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全体村民为焦书记正在填土的棺材下跪的壮观场面,这就注定了将要叙述的这个人的故事一定不平凡,不简单。带着这样的疑问,影片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把这一下跪是否合理的评判权交给了观众。
  影片正文开始于作为新上任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来兰考县报到,满街衣不遮体饥饿的小孩争抢焦裕禄给予的馒头的场景,揭示出了当时全国饥荒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了焦裕禄没有一点官架子,而且心地善良、两袖清风,愿意了解群众疾苦的性格。
  新上任的焦裕禄所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老书记调走、全县饥荒、人民法律意识单薄、干部缺乏信心、消极为官,部分骨干由于缺乏营养逝世等的外在困难,而且还来自于家人的不理解,同事的不信任,尤其是当时的吴县长的处处阻挠和冲突。
  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以下几点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焦书记的群众路线、焦书记对待群众的需求与对待自己身体状况的对比,以及焦书记为了保住骨干力量,不惜违反“党纪”私调官粮的魄力。
  在焦裕禄第一次开县委会议时,并不是坐在领导的位置上,导致有些领导误解老是看不到焦书记的影子,其实我认为他真正的想法是,不仅要深入群众,还要深入基层干部,在他们没有心存顾虑的情况下,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而在焦裕禄应该发言的时候,却提议带大家去火车站了解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现状,这样的深入群众、用事实说话的工作路线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现在学习。不深入群众调查,一直是我们现在很多地区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老乡重病在床,嘴里一直喊着焦书记,于是家人就跑去叫焦书记,但是当时比那个老乡病情还要严重的焦书记,想到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如何能用自己的出现,使得惦念着自己的同胞们好过一点,而这样的半夜出门,冒雨赶路更快地加重了自己病情的恶化。这样的对待工作、对待人民的态度,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也同样是为了群众不惜自己病情的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只有一心只想着人民疾苦的人,才会做出如此伟大的决定。而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在科研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一心在科研上,才能有调理有计划地完成一项一项的任务,而如果把精力分散,则必然事倍功半。
  第三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焦书记的过人胆识和魄力。因为违纪而怀疑焦裕禄的人品的人,是纯粹的教条主义,是那种做官理念不正之人。恰恰是因为焦书记为了保住干部骨干,不再让大家因为缺乏营养而丧失生命,而“偷运”官粮的勇气和魄力,使我更加敬佩焦裕禄。这种魄力,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党的很多干部学习,同时,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很重要的一点。
  以上是我观看影片的粗浅的认识和感想,但正如焦裕禄本身所做到的:“一个人说出什么,并不代表他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一个人是谁是看一个人做到了什么。”我最应该学习的是要勇敢地、积极地“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对人民、对国家、对党有所贡献,对自己、对家人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