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由1978年学校创建时设置的计算机专业发展而来。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学校依托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组建计算机与控制学院;2018年,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

  作为国科大首批科教融合学院之一,计算机学院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承办,软件研究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参与共建。每年承担来自京内外10余个培养单位的近千名研究生集中教学工作。

  学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聚中科院计算机领域优势科教资源和先进技术平台,全力培养造就“计算思维卓越、理论基础厚实、实践能力突出”的计算机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21人、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每年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各类课程110余门,年均选课学生超过1.2万人次。截至20233月,有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600余人,本科生430余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两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下设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3个教研室,覆盖两个一级学科下全部二级学科专业基础前沿研究方向。现有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分析系统和基础软件等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5个教学实验室和百余个科研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在ESI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前1‰,被教育部列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名单。

  自2014年国科大招收本科生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首批本科招生专业,已有本科毕业生420余名,毕业深造率超90%。学院在为学生提供国内先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搭建桥梁。截至2022年底,已有百余名在读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访学交流。

  学院充分发挥“科教融合”办学优势,持续强化“算法与系统”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践行“硅上做教学”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后备军。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设“智能计算系统”课程,目前已推广至国内近百所知名高校,培养学生近1.8万人。自2019年起,着力打造具有贯通性和挑战性的“一生一芯”计划,为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国科大方案。作为中国计算机系统教育创新典型案例,该项目已辐射至全球238所高校,参与受益学生超过1800人。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体活动、公益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价值坐标,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精神坐标,以“强国一代”为使命坐标,做守正创新的国科大人、爱国实干的科研人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人。由学院学生发起的“草地音乐节”“坚守行动”“宿舍小讲堂”等多个校级品牌文化活动,持续发挥文化育人实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计算机学院将秉持国科大“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探索“五育并举”,全面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应有贡献。